诚邀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中医药健康服务 工作人员、各类康复中心、理疗中心、养 生中心、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大中专、 本科院校、医学院校应届、往届毕业生加 入中医药文化传承志愿者队伍。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并结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和《健康中国 行动(2019-2030年)》等 文件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充分发挥中医药健康服务 人才在促进全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孙思邈 医德传承工作委员会面向全国招募中医药文化传承志愿者:

现已邀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 专家,开展线上中医药文化知识公 益大讲堂,进行中医药健康服务人 才线上培训。

通过培训学习、审核合格者,可 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志愿者”, 颁发中医药文化传承志愿者证书 和胸牌。

一、招募条件

1、认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热爱中医药文化事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具有专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和技能;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4、具备开展志愿活动的时间和精力;

5、身体健康,年龄 20—70周岁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

1、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依据中医药健康文化内涵、中医药健康教育基本内容,深入基层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中医药养生防病知识。

2、组织开展互助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帮助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掌握中医  养生保健基本方法和中医基本急救方法,传播中医药养生文化理念,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热爱中医药文化,使中医药文化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更好地为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3、组织开展"服务百姓惠民生"全国大型义诊活动。组织专家进社区、下乡镇、进企业进行义诊,不断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服务群众。

 

4、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宣传活动。以"中医中药健康行"为主题 , 依照"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原则,开展全国大型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通过设立讲座区、展览区、义诊区和体验区,推广中医药的理念、知识、方法和产品。

5、举办中医药慢病防控知识讲座,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大力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

6、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组织专家深入社区、农村、部队等,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讲授中医药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同时围绕食品安全、合理用药、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健康饮水、健康睡眠等专题开展公益讲座。

7、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遴选培训,培育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专门人才,建立一支适应中医药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三、报名方式

凡是符合要求,自愿申请成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文化传承志愿者, 请认真阅读附件,填写《中医药文化传承志愿者登记表》,将电子版登记表发送至秘书处邮箱 ∶425519636@qq.com 。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 徐信依   13683199135   13091573338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孙思邈医德传承工作委员会

 

 

                                                                                                   2021 年 6 月 5 目

 

 

 

 

 

 

 

 

 

 

 

 

 

 

 

   志愿者公益培训:掌握中医四诊八钢:望、问、闻、切四诊手段,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对病情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熟练掌握中医急救技能等。

  在学习、调理、尽孝、关爱家人两不误, 在培训学习过程中,自己可以调理身体,同时可以带父母、家人、亲戚朋友一起调理。

   共享中医、互助养老、关爱生命、呵护健康、 共同学习中医药文化,互助解决居家养老问题,关爱生命、呵护家人健康,每个志愿者抱团取暖,为儿女减轻负担,为社会做出贡献。       

       共同参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志愿者公益巡讲团,在全国各地开展"中医中药健康行,服务百姓惠民生"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开展健康教育科普巡讲、中医药文化知识培训、中医药慢病防控知识讲座,公益义诊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行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传播和服务,创业就业、服务百姓,回馈社会。

 

 

 

 

中  国  医  药  教  育  协  会

药教协字【2021】第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