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发展论坛暨
孙思邈医德医术传承交流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效弘扬孙思邈“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药王思想,传承其“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开发、创新有特殊疗效的中医药理论、诊疗技术、民间疗法、民间验方,广泛收集整理行业信息,搭建“治未病”及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中医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与规范化进程,加快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发展完善“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医道医德学术或基地建设,适应新时代形势下中医药发展规律与趋势,抓住国家扶持中医政策的历史契机,巩固中医药学派传承的延续性,深度考古发掘孙思邈医学思想与历史遗迹,打造地方名医与地道药材的学术生态链,共享共建中医药特色的医养康养疗养基地,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中医预防保健和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经研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决定举办“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发展论坛暨孙思邈医德医术传承交流会”。
届时,热忱欢迎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积极支持参与本次活动,具体事宜,详见活动细则及实施方案(附件)。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2021年 4 月 9 日
附件: 活动细则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地方市人民政府(拟定)
协办单位:北京万众联强国际医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孙思邈医德传承工作委员会
二、 时间和地点(拟定)
三、会议内容
(一)专题报告
①政策解读:
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法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实施细则。
②大医精诚:
邀请知名专家就新时代背景下,讲述如何弘扬孙思邈“大医精诚”精神。
③大医习业:
邀请知名专家讲述如何推动“大医习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④推广应用:
邀请知名专家讲述如何加快推进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⑤学术研究:
邀请知名专家讲述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抗疫能力作专题报告。
⑥中医康养:
邀请知名企业家讲述如何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康养基地。
(二)学术探讨
①掌门论坛:
特邀知名中医学派掌门人讲述学派学术核心体系。
③创新论坛
特邀具有中医药创新学术理论体系大师讲述最新成果。
③药王论坛:
发布孙思邈医道医德与历史遗迹考古研究最新进展。
特邀中草药研究专家讲述中草药炮制与鉴别。
特邀艾灸研究应用专家讲述艾灸最新研究进展。
④学派传承:
发布《中医药传承拜师仪式规范》草案。
举行知名学派师承拜师仪式。
(三)技术交流
干货捷径交流,精华真诚演示,核心理论解密。按需组建会场,因材施教研习。
通过技术交流、专题讲座、实物展示、现场操作等方式,介绍中医特色诊疗方法及适应症,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正骨、整脊、理筋、智慧中医、贴敷、膏方、中药外治等特色诊疗技术。
(四)推广展示
街坊展台布局,戏台博览聚焦,按需流动展示,智能随机运局。
本次会议可为个人专利、学术成果、特效秘方提供展台;中医药、保健食品等研发生产企业;中医药健康养生设备及耗材企业;中医康复医疗、老年照护、保健养生食品及器材等生产商搭建一个全面接洽和深入交流的平台或实际展台。
(五)公益培训
通过分班教学,使每个参会学员能够掌握一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包括妇科预防、养生保健、柔性女性骨盆复位、中医心理、道家养生秘术、皇帝内经讲解、药王传承人讲解民间秘方、太乙针灸、望诊、手诊、揉筋、正骨、特色艾灸美容、中草药鉴别、中药炮制等相关专业技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项目。
(六)学派传承
1、拜师见证:大会期间,可以为同道中人举办中医传承、医道门派传承拜师仪式,邀请特邀代表见证伟大时刻。
2、学派创立:对于确有学派特点而无创建能力者,申请成功,可协助创建中医学派。
(七)荣誉表彰
为鼓励先进、树立“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典范,彰显新时代中医精神,传递行业正能量,届时,将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表彰活动,针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名老中医授予“医德标兵”和“医德楷模”荣誉称号。
(八)其他活动
① 举办中医药赛事活动: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首届中草药鉴别与炮制大赛启动仪式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首届中医灸疗大赛启动仪式
②举办基地创建活动:
中草药研学基地授牌仪式
孙思邈医德医术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孙思邈医德医术研究工作室授牌仪式
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③启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
开展大医精诚联盟工程
开展大医习业培养工程
四、参会人员
中医学派掌门人以及弟子,中医康养企业组织、各级医疗机构的骨伤科、外科、理疗科、康复科医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医生;各地养生保健中心、养生馆、美容养生馆和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养生用品等服务及生产企业的相关从业者;各养生、保健、康复、理疗、美容、足道、体检机构等负责人;各类养生技术配方、秘方等发明人、传承人等。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 于老师 18301183686 徐老师13683199135
报名邮箱:425519636@qq.com 微信公众号 YLS130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