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养生学家。他集唐代以前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综合养生长寿理论体系。在他的养生观中,继承了孔子的“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的思想,把加强道德修养,以德健身,以德延寿看成是养生之首。他指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故养性者, 不但药饵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 未能延寿。道德日全, 不祈善而有福, 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孙思邈这一以德健身的思想已为现代社会学, 心理学的研究所证实。      b1dca91a4e3f7b881f2578ff036500d.jpg     首先,道德行为可以使人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从而增进健康。因为求善, 利他,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能得到社会的赞扬, 敬慕和肯定,给人以自豪,欣慰, 愉悦之感,而愉快乐观的心理感受能够提高肌体免疫系统的机能,进而有利于促进健康。

     其次,道德行为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为人处世的合适态度与行为基础上的,宽容,豁达的胸襟,乐于助人的品质,真诚友善的行为,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增进人际间的温暖,和谐, 减少摩擦和冲突,融洽彼此关系。人际间的温暖能够帮助我们化解生活中的愁苦和孤独,感受社会的美好,减少内外压力,维护健康。可见,美德可以润泽人际关系,增进人际间温暖,而人际间的温暖有如拂面的春风,润物的细雨,是人所不可缺少的一份健康需求。

      第三,道德行为可以使人坦荡无忧,内心安宁,促进身心健康。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雍也》),“仁者不忧”(论语·子罕》)。善的行为能使人胸怀坦荡,不忧不惧,内心安宁无疚,情志舒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不道德的行为,即使别人没有发现, 也会受到自我良心的谴责,内心惴惴不安,不得宁静;或整天忙于追名逐利,明争暗斗,斤斤计较,这些都会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不安中,必然有损健康。孙思邈以德健身思想在今天尤有重要价值。当今社会科技飞速进步,生活高速发展。人们在享受优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被一系列新的问题所困扰:人机对话隔离了人际间情感交流,竞争的激烈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各种各样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许多社会群体出现浮躁,焦虑,失眠,健忘,疲乏无力等亚健康体征。据有关部门警示,中国的亚健康人群,甚至超过了世界上一般认为的 60 %。以德健身思想对于预防和治愈亚健康疾患有着重要启迪和帮助。求善的道德行为,善良和富有爱心是产生道德愉快的不竭源泉:高尚道德的普及,能使人在纷繁复杂的利欲诱惑面前保持平衡稳定的心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面对各种各样压力,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摆脱亚健康,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全面健康。以德健身思想对于推动道德建设,改善社会风气,,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