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翼方卷十四 种造药第六
种百合法∶上好肥地加粪熟 讫,春中取根大者,擘取瓣于畦中,种如蒜法。五寸一瓣种之,直作行,又加粪灌水。苗出,即锄四边,绝令无草。春后看稀稠得所,稠处更别移亦得。畦中干即灌水。三年后甚大如芋,然取食之。又取子种亦得。或一年以后二年以来始生,甚迟。不如种瓣。还有车前子、黄精、牛蒡、商陆、五加、甘菊、苜蓿、胡麻、地黄、
17、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造生乾地黄法
地黄一百斤,拣择肥好者六十斤,有鬚者去之,然后净洗漉乾,暴三数日令微皱乃取拣退四十斤者,净洗漉乾,於柏木臼中熟擣,绞取汁,汁如尽以投之更擣,绞即引得余汁尽用拌前六十斤乾者於日中暴乾,如天阴,即於通风处薄摊之,夜亦如此,以乾为限,此法比市中者气力数倍顿取汁恐损,随日擣绞用,令当日尽佳。
造熟乾地黄法 斤数拣择一准生法,浸讫,候好晴日便早蒸之,即暴於日中,夜置汁中以物盖之,明朝又蒸,右法九遍止,今但看汁尽色黑熟蒸三五遍亦得,每造皆须春秋二时,正月九月缘冷寒气方可宿浸,二月八月,拌而蒸之,不可宿浸也,地黄汁经宿死醋,不如日日擣取汁用,凡暴药,皆须以茥(桂)架,上置薄簟(旦,竹席)等以通风气,不然日气微弱则地气止津也,於漆盘中暴最好,簟多汗又损汁。
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汉代有熬制(《玉函》)的方法。晋代亦用熬法(《肘后》)。南北朝时期有油酒制(《雷公》)、熬制(《集注》)等法。唐代有熬制,孙思邈对巴豆的炮制更细致。千金方中并记载有火炮。
凡巴豆去皮心膜,熬令紫色。要方(论合和第七)凡方云巴豆若干枚者,粒有大小,当先去心皮乃称之,
现代炮制方法
(1).生巴豆:取原药材,除净杂质,浸湿后用稠米汤或稠面汤拌匀,置日光下暴晒或烘裂,搓去皮,筛取净仁。
(2).炒巴豆:取净巴豆仁,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焦巴豆)或内外均呈焦黑色(巴豆炭),取出晾凉。
(3).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烂如泥状,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烘,压榨去油,反复数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成饼为度,取出研细。或取净仁研烂后,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炮制目的:巴豆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具有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蚀疮的功能。
生巴豆毒性强烈,仅供外用蚀疮,用于疥癣,疣痣,预防白喉。炒巴豆毒性降低,其中焦巴豆毒性较小,巴豆炭毒性小。焦巴豆可用于疮痈肿毒,腹水臌胀;巴豆炭用于泄痢。去油制霜后可缓和泻下作用,降低毒性。多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喉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