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孙思邈在药物发展史上所作的贡献,源于他亲自去采药、尝药,不但发现了新的中药材品种,还结合前人的药方,并吸取民间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问世,可以说代表着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特别是一些来自民间的药方,材质都比较容易采集,价格也低廉,小钱治大病赢得了老百姓的欢心。
   

孙思邈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山区人民由于食物中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病(俗称粗脖子),他就长期观察和探索病因和治疗办法。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山中的水质不洁净引起的,所以就用海藻等海生植物和动物的甲状腺来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他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效果很好。他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治疗痢疾、绦虫、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 

药王孙思邈对我国医药学贡献不仅这“二十四个第一”,同时也是第一个用葱叶导尿的人,导尿管就是由此产生的。

孙思邈在治病过程中,处处留心,善于发现。传说有一天,城东街的张先生患小便不利,听医生说是喝水少,因此就大量饮水,结果腹部憋胀,最后竟至小便点滴不出。孙思邈仔细观察病情,认定患的是“癃闭”,由尿道不通所致。如何治疗呢?他想,能不能从尿道**一根管子,尿肯定会排出来。可狭窄的尿道,该用哪种管子呢?急得他从院子里踱到门外,忽然看见有个小孩吹着葱叶玩,他顿时有了主意,挑出一根细长的小葱切去葱尖,顺着尿道**,并像小孩一样用劲一吹,果然患者的尿液从葱叶中流了出来,腹部憋胀马上得到缓解,病情随之痊愈。病人直起身来,连连向他道谢说:“救命之恩,终身难忘。”于是“葱叶导尿”被记载在他的书中。

这是我国记载最早的导尿方法,也是导尿管从此产生的缘由。而“癃闭”病采用导尿方法仅是权宜之计,并非根本治法。此病多是由于热淋或石淋引起,只要清热排石就可治愈。

孙思邈之所以为大医,正如他在千金方 大医习业中所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这些论述即使孙思邈自己身体力行的写照,也是对后人的要求。

孙思邈主要著作为《备急千金要方》30卷和《千金翼方》30卷。其他还有《千金月令》、《福禄论》、《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太常分药格》、庄子注、老子注、银海精微、千金食治、龟经、孙真人丹经、玄女房中经、禁经等多种,大都佚失。孙思邈对医学的巨大贡献,使他受到了历代人民群众的爱戴,被人们奉为“药王”,中国不少地方都有孙思邈的祠庙,以敬仰他的高贵品德和不朽业绩。